Day 5 都蘭漫步
一早重裝再度上肩,民宿的老闆不可置信地看著我們說「天氣預報說會下雨耶! 你們還是要繼續走嗎?」是的,連M對此都是毫無懸念的要走下去,對於下雨揉和著複雜的心情,下雨走起來當然悶熱辛苦,但也是旅程的另一番滋味,何況我們雨備都做得這麼齊全了,既來之則安之吧。
偏鄉的客運班次少,作為旅客的我們,前一天還專程去火車站看班次(網站上的不準),跟停靠的司機詢問一下(但司機沒有想回答我們,只叫我們直接看站牌),出發當天乖乖端著早餐到車站,一邊吃一邊等興東客運。其實這一天要徒步的行程不長,以都蘭為主,但評估之後覺得時間有點多,加上想為隔天的硬仗熱身,才決定提前在都蘭的前幾站下車,然後漫步走進都蘭,一路上車子不多,坐上車不到半小時就到了漁橋- 果然只有我們倆在此下車。
走過水往上流,過沒多久就進到都蘭,這個小鎮適合慢走、慢遊,離開台11線轉進巷弄穿梭,在這裡可以看到許多「東漂人」在這裡扎根的足跡,從房子的特色、周遭的擺設可以感受到在地與外來的生活方式不同,也感受到融合出來的獨特聚落味道。
都蘭天主堂
Day 5的大主角就是- 都蘭天主堂,都蘭天主堂是傅義修士在台灣最後一個作品,也是他的代表作。可惜我們到的這天是陰雨,沒有藍天可以好好襯出那屋頂的線條,都蘭天主堂有著寬闊的草地及庭院,就像是個相稱的展台,讓人可以好好欣賞這棟建築的莊雅與大氣。沿著天主堂的四周走一圈,也在鐵門前駐足了幾十分鐘,就是沒有看到半個人影,附近也沒有走動的鄰居可以詢問,我們猜想也許工作/神職人員因為新年去了教區的聚會,只好先離開,晚些時候在鎮裡漫步時也有再繞過來,但令人失望的是,大門都還是深鎖的狀態。
因為天主堂沒得進去,時間真的有點多,決定選家咖啡店研究一下路線、寫寫東西。走過都蘭國小後,注意到這家「洛恩。米薩克」咖啡店就決定走進去了,小而美的店裡,牆上掛著不少歷史的照片,還有殖民時期台灣人及原住民被徵召去南洋作戰的史料,下面這張照片正是店名的由來- 老闆的父親與母親的阿美族語名字。
都蘭遺址
前晚問了Airbnb的host是否可以讓我們先去放行李,但遲遲等不到回應,看來我們沒辦法先去民宿卸重裝,這時心生一念,想到偏鄉的萬能服務站- 警察局!決定讓M進去試試,結果準青少年一出馬,果然讓我們成功借放重裝。重裝一下肩,整個腳步都輕盈了起來,我們拿著地圖邁向山邊的都蘭遺址。
沿著小徑往山邊走,人煙稀少,沒有人聲卻是到處都有兇猛的犬吠,走到都蘭遺址的入口時,飄著小雨,我倆面對著叢林圍繞的入口,看著「石棺」這個名字,忍不住背脊有點發涼,最後還是頂住了內心的恐懼走進去,幸好再走個短短五十公尺,就可以看見這三千年前的遺跡,想到在那個工具有限的原始石器時代,能做出這樣的石棺工藝,真是相當驚人!
從都蘭遺址漫步回到鎮上,一路又看見不少有意思的小店,也有吸引東漂青年的旅宿,其中又以都蘭的新東糖廠舊址- 這個以荒廢的糖廠「有機」生長出來的藝術聚落-最具代表性,走進這裡,可以感受到新與舊交織成豐沛的文化活力,就像是沈到海底的船骸經過歲月變成漁礁,與海洋自然長出的豐富生態系,成為珊瑚礁與魚類的新棲息地。這天的漫步走到都蘭糖廠時下起了滂沱大雨,可惜因為是星期一,許多的店都沒有開,我們只能拍拍店的外貌,然後進到一家有開的手作藝品店躲雨,欣賞在地藝術家的巧手作品,挑選了幾張明信片,準備寄回家給自己和家人,也在這裡將一天的徒步足跡追蹤劃上句點。
兩頓晚餐與翻身的民宿
Camino的文走到目前都還沒寫什麼食物,那是因為- 真的沒什麼好寫的!通常一天只會有兩餐,隨著那天徒步行程得以彈性調整,中間肚子餓就是簡單乾糧裹腹,所以我們身上都會放著個能量棒或能量凍飲,這天也不例外,看完都蘭遺址後,我們返回警察局拿背包,就進入民宿check-in了,下午四點,許多店都還在休息,飢腸轆轆的我們決定來個兩頓晚餐策略,先找了家賣臭豆腐的小店來充充飢,也因為民宿的自助入住印象有點老舊陰森,我並不想在裡面待太多時間,這個晚上能在外面待多久就混多久,心裡盤算著這個一石二鳥的方法。
說說這個住宿點吧!當初從網站就看出來是間有點歷史的房子,很少看見airbnb的照片這麼不上相(通常表示實際狀況真的不好),我是個喜歡老東西的人,但這間房子呈現的歷史感是種原始、沒精心規劃或適度更新的陳舊,當我們自助入住時,整間房子都沒有看到人(加上前晚的線上訊息host完全沒回應),樓梯昏暗,雖然是有打掃乾淨,但發現偌大的三層房只有我們這間是客房,而且是個傳統木門加上鈕扣鎖,拉上門時還要用些蠻力才能完全帶上,其他房間都是主人用,浴室配件老舊但還算乾淨,我開始擔心晚上我能否成眠!但我不想影響M,只能裝作鎮靜把這些擔心先放在肚裡。
餓的時候什麼都好吃,到了第一頓晚餐小吃店,滷肉飯、臭豆腐很快就被我們一掃而空,但是第二頓的餐廳五點半才開門,只得厚臉皮地把小吃店當咖啡店待著,在桌上擺起畫具,寫起了明信片,幸好客人不多,沒有妨礙老闆做生意。第二頓晚餐選了之前來過的半戶外餐廳,碎石子加上燈條,很有營地的味道,簡單吃了條烤魚跟味噌湯,吃完後就在那邊自在地坐了好一陣(是多不想回民宿!),繼續把畫畫跟明信片完成,才走回民宿。
回到民宿,倒是有個令人鬆了一口氣的驚喜,回到門口時,看見整面紗門都掛滿了防寒衣,一下子不知道我們該從何拉門,這時裡面的人趕忙出來開門,說了聲不好意思,我們才發現此刻的客廳擠了一群二十來歲的年輕人,看來是擠在筆電前研究今天衝浪的影片,回到二樓的房間後,樓下陸陸續續傳來歡樂的笑聲,頓時覺得這間房子充滿人氣、不再陰森,甚至是有種住到大學宿舍裡的熱鬧感,從來不知道有一天我會這麼喜歡聊天跟吵鬧的聲音! 跟這群年輕人碰面後,也解開了我原本對這間airbnb的疑慮,拼湊起所有的線索後,瞬間理解了為什麼白天沒有人回訊息(因為在衝浪!!),這裡反映出這群東漂年輕人的生活哲學,他們的重心並不在於經營民宿,他們生活簡單,物質要求不高,透過些基本的被動收入,幫助他們在這裡過想要的生活(衝浪),我躺在床上聽著他們的笑聲,感受到他們的喜悅和滿足,這一晚,我們倆都睡得很好。
這次住四間民宿,從民宿看見四種不同的生活哲學,有在地人用心經營部落民宿,精心選了建材及設計格局,舒適到足以迎接挑惕的台北人; 有嫁來台東的台北人,設計傢俱都很現代,卻有著親切與堅持,堅持每組客人都要親自迎接(在客廳等到晚上十點多也要接)、堅持清潔都自己來; 然後這一間都蘭的民宿,說的則是東漂青年的故事; 最後一間,也是我此趟最喜歡的一間,留在下一篇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