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reat 這個字在不同的場域中,中文翻譯都有所不同:閉關、靜修、避靜、退修會。
Retreat在天主教徒中稱作「避靜」,在基督教裡的則稱做「退修會」,是種靈修傳統,暫時離開熟悉的俗世生活,藉著在寧靜平和的環境中獨修、靜默與祈禱等,在信仰中逐步認識自己,並加深、恢復與天主之間的關係。而佛教的語言裡就是「禪修、閉關」,當代正念裡裡則會見到「止語靜修」,各有各的形式,各有各的追求,在不同的詮釋之中,卻都有著共同的元素:遠離喧囂的日常、安靜、回到內心。
不管在MBSR或是MSC八週課程中都有半天到一天的retreat經驗,但真正震撼我的Retreat初體驗是在美國的密西根湖旁的Siena Retreat Center(本身是天主教的避靜處所),是由兩位風格迥異但合作無間的MBSR老師(其中一位同時也是MSC老師)帶領的止語靜修,一位是來自西岸帶著加州陽光的女老師,一位是來自紐約穿著皮衣的重機騎士男老師,開啟了多元共融的體驗,在這群參與者當中,大多來自美國中西部,而我是極少數的亞裔面孔。六天五夜的Retreat全程是靜默、手機關機、以及避免彼此眼神接觸的,當然房間裡也沒有任何的電視,把外界的”input”完全靜音。沈浸在一個單純恬適靜謐的大自然環境中,從清晨六點多到晚上八點多,主要由靜態的正念靜坐、動態的正念行走不斷交織而成,晨光的共修會帶些伸展操,晚間的共修則會有dharma 短講,即使是起床、盥洗、吃飯也都是與自己靜好的時間,在夥伴們的彼此陪伴和老師的引導下,共修的力量塑造出了一個安全的空間,讓我得以跟自己做如實全然的連結,深度且長時間連貫的練習就像把搖晃過的雪花球靜置下來一般,慢慢浮現的是幾乎快忘記的無比清晰與清新,這場共修帶給我前所未有的自我連結體驗,讓我重新找回了心裡面活繃亂跳的小女孩,找回了生活裡那種單純不過的幸福感,一種回到家的感覺。
看看蘋果樹吧!蘋果樹僅僅是蘋果樹而已,這是多麼奇妙啊!它不需要成為別的東西。我是我,你是你,這也十分奇妙。我們只需要讓我們成為我們本來的樣子,享受我們本來的樣子。那種感覺,那種領悟,正是我們真正的家。我們每個人內心都有一個真正的家。
一行禪師 “Planting seeds- Practicing Mindfulness with Children”
這一陣子的我,思緒不斷圍繞著網站的打造、剛起步的工作坊、還有不斷變動的孩子行程,空檔中可以覺察自己心中焦慮和不安在累積當中。這一天是M照常去自學團(也就是屬於我自己)的時間,前一晚盯著長長的代辦事項,思考著該選哪幾樣來做?心念一轉,想 “如果這麼難選,表示沒有一個特別重要,也就是……不做也不會怎麼樣?!…….. 那麼現在什麼對我來說是重要的? ” 一問之下,答案於是浮現- Retreat! 我想念retreat帶來的養分跟休息! 雖然沒有正式的團體止語靜修可以參加,何不來為自己規劃一個客製化迷你止語靜修?拿起筆興奮地構思,這是我為自己安排出的半日靜:
陽台冥想靜坐 (無引導,以insight timer做鐘聲跟時間提醒),約20分
正念朝食,約20分
室內冥想靜坐 (聽著正念與詩句為主的引導音檔做冥想練習),約40分
戶外正念行走 (花博園區),約30分
Savoring 練習(欣賞周邊的一草一木、陽光、甚至建築),約15分
Biking (在都市中穿梭的騎車,練習著不斷把思緒注意帶回自己的腳下及前方),約30分
正念午食, 約30分
繪畫。結尾, 約20分
前一晚把需要出門的東西的打包好,目的是希望練習跟練習之間是流暢的,心思不需要被繁瑣的事情纏繞,Insight Timer上的設定也都完成,降低手機必須使用的時間,避免不小心被手機其他app拉走。在正式止語靜修中是有人引導時間上的安排,只需要聆聽提醒然後專注自己的練習即可,在這種個人的練習中,則是需要透過事先的安排,減低各種被中斷的可能性。
當天早上,送走要上班上學的家人們後,開心地迎向屬於自己的時間。這種走向自己內在的體驗跟覺察,有些適合分享,有些則屬於自己的心中/或是自己的日記本。簡短的分享於此
連貫的力量
平時雖然都有固定的小練習,但連續、較長時間的練習是缺乏的,這次連貫了3-4小時的靜修時間,讓我有機會把許多飛揚的不安沈澱下來,平時這些不安總是很能彼此吹捧,漫天飛舞,若沒有足夠的時間,很難回到這種”澄”。這是一種安在,一種心裡的踏實感,就是心裡的定錨。
走到停不下來
在花博園區中刻意找了個比較少人走動的角落,讓自己可以自在的練習,一開始在正念行走中先是緩慢地感受腳底,一步又一步,一圈又一圈地走著,先順時針走著,再逆時針走著,接著在行走中把覺知擴大,感受行走的時候吹來的風,或從面前,或從背後; 感受接近正午的秋日太陽,暖和著臉龐、後頸,不自覺從內心送上感恩,在連日陰雨綿綿的台北,能夠享受到一個早上的陽光是多麼幸福的事情!接續著行走,我把注意力轉向savoring,savoring向來是我很愛的練習(之後要為savoring來另寫一篇),能夠細細地品味、欣賞身邊的一草一木,每一滴美妙,看著欒樹從燦爛中漸漸謝幕,像小燈籠般的花苞或紅或褐而飄下,大樹的豐厚葉子隨風飄逸,影子在地上舞出了曲子,我的腳步走到最後竟有種停不下來的感覺,要不是後面有行程的限制,我真想一直走下去!
Welcome home, my dear
行程走到後段,一邊騎著車穿過市區,一邊繼續回到自己。等紅燈時,試著讓自己嘴角微微上揚,心裡慢慢感受到一股暖意,溢出了一種回到家的幸福感,腦海裡出現了一行禪師的書裡講到真正的家,忍不住對自己輕輕地說 “Welcome home, my dear!” 心裡收到這句話的那一刻,嘴角不自覺整個笑開了,是種好好陪伴自己的幸福 (搞笑os: 還好戴著口罩,感覺當時的自己瞬間從嘴角笑到眼角,也許會嚇到旁邊路人?!)。
我們只需要讓我們成為我們本來的樣子,享受我們本來的樣子。那種感覺,那種領悟,正是我們真正的家。我們每個人內心都有一個真正的家。
參考資料:
傳統佛教禪修營 vs 當代正念止語營 (君梅老師這篇對佛教禪修閉關與當代正念止語靜修有精闢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