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自學旅程的書寫,我一直是從陪伴者的角度來記錄,有不少朋友在當面聊起來時,都會好奇M自己的感覺又是什麼呢?自學生的感想是什麼?這一篇我準備了六個問題,透過 Q&A 的方式讓M來分享自己的心路歷程!
Q: 這一年裡你最深刻頭三名的行程/課程是什麼?為什麼?
(因為很難割捨,最後列了前五名)
第一名是參加青年盃,因為挑戰了PB (personal best/個人最佳紀錄); 第二名是Camino,因為我們走完長達六十公里的東海岸線,景色很美,也去了很多很美的教堂,還深入部落文化; 第三名是媽祖遶境,連夜走路及在路邊睡覺是很特別的體驗跟挑戰; 第四名是Fummaker,手作時間總是帶來樂趣,容易專心而且紓壓; 第五名是家族故事,我可以發現家庭裡各自的故事,很有趣!
Q: 你覺得這一年最大的收穫是?
彈性時間:有時間的彈性可以做自己有興趣或是覺得重要的事。
像是手作:各方面的手作都很放鬆,我的手指頭變得更靈活,也發現自己的興趣,我發現我喜歡直接動手做、喜歡一邊做一邊想; 另一個像是游泳:我發現自己比較擅長長泳,我的熱身要超過兩百公尺,也去了學校外面的泳隊見世面,才發現這麼不一樣,他們比較有紀律跟嚴格,我覺得這是有需要的,因為要培養選手的心態跟面貌。
Q: 完成了第一年的體制外學習生活,你有什麼樣的改變呢?
懂得跟自己的情緒(或浮躁)溝通跟相處。
自學時會比較容易感覺浮躁的狀態,因為以前在學校上課時,行程很緊湊,浮躁會被壓下來,下課時又可以跟同學玩,就可以飄散掉浮躁 ;自學空間比較大,所以沒有外來的力量壓下去,也比較多時間是一個人,沒有同學一起玩可以發洩。(問: 那在自學團時又是如何呢?)在一隅上課時,上課內容比較吸引我,容易專注,又有「特別時間」可以享受遊戲,浮躁的情緒得以散去。
Q: 有人說自學很難交朋友,這一年你自己的經驗又是如何呢?
我這一年交到了很多朋友,包括去一隅交到好幾位國中生的朋友,其實以前在學校時,學校是一個交朋友的範圍,反而比較難認識那個範圍以外的人,有點侷,而自學的人學習及行動的範圍廣,什麼樣的人都會認識,而且我去的自學團,他們的教室就是整個台北,所以範圍很大,認識了很多不同的人!
Q: 這一年的自學生活裡還是不適應/不喜歡的地方是?
我是個很容易適應的人,一切都蠻習慣的,只是還是會想念大龍的朋友圈,以及下課可以跟同學玩的時間!
Q: 如果你有個朋友在考慮要不要申請自學,你會給他什麼建議呢?
(嘖嘖…..好難的一題,M思考了好一陣)
首先你應該考慮自學的目的是什麼,如果只是在家裡打電動的話,不如去一般的學校,如果你是有目的性的,例如說你的興趣或覺得重要的事情,就可以用自學的時間好好觀察、發展出自己的興趣特色,你就可以知道要怎麼幫自己安排時間。另外內向的人,自學的話可能會比較難交朋友,因為你必須大膽地去跟別人說話。
< 訪問後記 >:最後一題M答得鏗鏘有力,毫不遲疑,我聽了有種肅然起敬的感動。聽孩子說的話很有趣,有時候聽得出來是因為我們在旁邊一直講,然後不知不覺灌輸進去的,字字句句有種原封不動、回彈到臉上的感覺,但這一題的回答不是,是從他的內心,根據自己的經歷講出來的,所以感動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