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現在需要聽到什麼?
這篇要來進一步寫寫關於慈心祝福的力量,以及分享最近迴盪在腦海裡的語句- May I know that I AM ENOUGH.
在正在進行的MSC深化課程當中,我們會被問到:「你覺得自己還可以再有更多的compassion嗎?」
有幾度我浮現的答案都是「I don’t think so…..我感覺已經到了天花板了!」,就像河川的乾涸期,有時練習也沒太明顯的感覺,心想:「大概就是這樣了,我無法再湧出更多的compassion了。」,但往往過一陣子遇到了生活中令人可以崩潰的事,那股compassion的泉源又會神奇地湧現。
這個水源其實就是每天我們存進心裡的慈心(Loving-Kindness),沒太大的事情時,會覺得不痛不癢,真的遇到卡關時,日積月累的慈心就可以湧出而接住自己。
用另一個比喻來說,當慈心(Loving-Kindness)碰上苦難(Suffering)就成為了Compassion,就像太陽(Loving-Kindness)遇見雨水(淚水/Suffering)形成了彩虹(Compassion)一般。
Loving-Kindness在MSC課程中是作為培養善意的基礎步,從對他人的善意擴展到對自己的善意,在內心中培養這個溫暖、開放、接納的善意環境,在這樣的環境裡,很多的可能性和創意就會自然地發生了,我和畫畫就是一個例子。
其實畫畫是我從2022年暫別十幾年的工作崗位後才開始的,我沒有上過正式的技法課,純粹是這裡那裡上了些隨性的畫畫課,當時的我剛好正在上MSC師資培訓課,常常都是MSC課上完,就湧現了一大堆的靈感想要畫,一坐下來常常就是2個多小時,畫到累了或餓了,才回神發現時間已經過了這麼久,這是個一邊觀察自己,一邊享受綻放的旅程。
很多認識我許久的朋友都沒有見過這一面的我(說實話,連我自己都沒見過!),因為我一路走來就是個理工科女孩、運動健將之類的形象,跟藝術一點都沾不上邊,最文藝的時期大概就是高中時期,會跟好朋友看看苦澀的書、寫寫苦澀的詩,抒發一下青少年的苦澀,我要講的是,這部分的我在成長的過程中是深深地被埋入土裡,沒有被看見的,我們大多都是從學校裡的學習過程,去認識自己擅長什麼,不擅長什麼,然後從淘汰不擅長的科目開始去尋找未來的道路,而我從學校的美術課,我感知到的是自己沒有畫畫天份,現在回頭想想,當時的體制環境真的能告訴我,我到底是誰嗎?
我認識一位朋友,在邁入家庭、工作多年且有三個小孩需要養的情形之下,在四十歲毅然決然決定去唸醫學院,她最後順利畢業,現在在醫院急診部執業當中,很不可思議吧?! 這個故事其實是發生在美國,在她的故事裡,除了對於她的決心和毅力非常佩服(還很佩服她的體力)之外,我也在思考,在台灣成長的我們,到底是什麼侷限了我們看見自己的可能性?
這當中有外在的環境條件因素,也有內在自我的因素,而自我的視角往往也是從小被社會環境形塑出來的,所以鬆開自我的視角才有機會看見可能性。
我相信,我們的身上都有很多還沒有被挖掘的寶藏和可能性,不要太相信很早被設下限制的那些界限,試著鬆開、跨越看看,也許會發現令你驚喜的自己 !!
不可諱言的,從想到、看見到走上實行的道路,要能持續走出結出果實,需要極大的智慧、信心及勇氣,那些「不行」「不夠」「怎麼可能」「真的可以嗎?」種種懷疑的聲音,往往是一路相隨,在最近的慈心祝福練習當中,有一句祝福一直盤旋在我心頭- May I know that I AM ENOUGH- 「願我知道自己是足夠的」,找到切中內心的慈心語句,就好像心中有一個洞被填補起來的感覺,就像是心裡的定錨,沉沉地落入心土,給了我一種穩定感。
一顆不斷想追求更好的心,固然是進步的動力,但在信心動搖時,有時候會讓人難以喘息,「我可以更好」不等於「現在的我不足夠」,追求進步跟接納每一階段的自己是可以和諧共存的,深深知道自己是足夠的,是一種安穩,是持續往前踏出每一步的動力。
在走一條沒有人走過的道路時,特別需要堅定但溫柔的內在對話,因為只有你能看見這條路的價值,看見自己,作為自己的伯樂,作自己的mentor,讓那些美好的可能性被喚醒、被滋潤、被看見!
May we know that WE ARE ENOUGH.
願我們都知道自己是足夠的
May we see ourselves from the possibilitarian’s lens.
願我們都看見自己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