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ving-Kindness ,在原來的巴利文裡是”Metta”,在中文可以翻作「慈心祝福」,「願好」的意味。而Loving-Kindness Meditation (LKM)即是以慈心祝福的語句作為冥想的練習中心及載體,就如同有些冥想選擇以呼吸為中心。
我第一次強烈感受到慈心祝福的力量是從孩子的臉上看見的。
在MSC課程中接觸了LKM,於是發想把它融入我們睡前儀式的一部分,讓孩子帶著祝福進入夢鄉。記得第一次唸給他們聽時,C的臉上像穗花棋盤腳般綻放出燦爛的笑容跟滿足感 (即使他一個字都聽不懂我在念什麼,因為全部都是英文…),他的表情告訴我這些穿越言語的心意他真實地感受到了,不只聽了很喜歡,還叫我再念一次。從此之後這個送祝福、裝勇氣的LKM成為我們睡前的儀式之一,他會提醒我說 “媽媽~今天還沒裝勇氣!“,漸漸地他會情不自禁地跟著每一句話的尾音,一邊唸祝福,一邊抱著林花捲(因為他說花捲也要裝),當時忍不住錄下這樣帶著“臭零呆”一起慈心祝福的動人時刻。後來有機會在課堂分享時,都會再次看見孩子的笑容多麼具感染力,當他笑開時,台下的大人們瞬間也笑開融化了。
這些字句,是身為一個母親,在探索內心對孩子的愛的過程中,慢慢堆砌而來,隨著字句的浮現,刻畫出深層的想望,我喜歡這種清晰。隨著時間或是經歷的事情,我不時會添加或調整,就如同任何自然的生命樣貌。在這邊把字句分享給大家,也希望每個人都有機會可以體驗慈心祝福的美好力量,把深層的心意轉化為言語送給自己、送給所愛的人和一切。
May you be happy
May you be healthy
May you live with peace and ease
May you have the courage to be yourself
May you see the beauty within you
May you find the strength within you
May you love yourself as you are
May you embrace yourself as you are
May you live the life full of love and blessings
I love you
我們在練習裡面也會轉換為 “I” 和 “We” 的版本,一起練習把慈心送給自己,或是送給“我們” – 其實在這個照護者的過程中,有很長一段時間我都忘記把自己納入,直到有一天覺得格外疲累時,躺在孩子身旁時想起 “對啊!怎麼沒想到用 We呢?“,一起接收祝福之後,著實讓我感受到共好的滿足。
後記
Language is very powerful. Language does not just describe reality. Language creates the reality it describes.
Bishop Desmond Tutu, S. African cleric and freedom fighter
日常生活中爸媽們可以碎念的東西實在太多,這個碎念的後面往往是愛,是擔心,是關懷。
我不禁換個角度想感覺一下,孩子時時刻刻浸泡在什麼樣的語言環境裡呢?我們的言語又創造出了什麼樣的世界呢?
又有沒有其他的方式可以表達出我們言語背後的心意呢?到目前為止,慈心祝福跟非暴力溝通(Nonviolent Communication)成為我的好朋友,NVC值得另一個獨立的篇章來分享。